WEDCV155VD5RRV515DV

 

↑↑↑ 在國內疫情掃尾的當下,沒想到,最近刷屏的,是兩個「孩子」。 先來看一首兒歌,蟬主最近就被他給洗了腦。 不怕被洗腦的,可以先聽一下 ↓ 這可不是一般的兒歌。 這首歌名叫《方艙醫院真神奇》,已經在蟬主的朋友圈裡流傳幾天了,沒有一個聽了的人不起雞皮疙瘩…… 11歲的男孩,化著慘白的妝容,用誇張的表情,唱著給方艙醫院的讚歌:「恐慌拋到九霄外,歌聲朗朗暖心底。」 不論是歌詞、旋律,還是唱歌的孩子,網友都表示詭異、毛骨悚然,甚至有一種民族特有的「喪事喜辦」的風格。 還有人發出拷問:這是穿越到了North Korea? ... 另外一個刷遍全網的,是一封《一位高中生寫個「方方阿姨」的信》,閱讀在看均10萬+,傳播量驚人,還一舉掀起了寫信狂潮。 ... 在這封「高中生」的信里,他直指方方的日記在揭發「家醜」,同樣受到了網友群嘲。 這些中國孩子都怎麼了? 蟬主一個個來說。 這首「恐怖童謠」,可怕在哪? 《方艙醫院真神奇》的歌詞簡單,旋律朗也朗上口,聽上去跟別的兒歌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卻著實讓所有人感到驚悚了。 我們先來看看整首歌的歌詞。 ... 明明是謳歌醫護人員的歌曲,偏偏讓人感到生理不適,問題出在哪? 首先,歌詞旋律載歌載舞,歡樂得仿佛疫情早已經解除。 「方艙醫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術。醫生護士才藝多,各領病人來一曲。你教一段黑走馬,她跳一支快樂迪。」 治病救人已經不是重點了,重點變成了醫生護士的才藝:黑走馬、快樂迪、八段錦…… 好像那並不是治病救人的醫院,不是病毒肆虐的隔離區,而是熱熱鬧鬧的迪廳或者廣場。 「恐慌拋到九霄外,歌聲朗朗暖心底,笑語傳遍九大州,生命力量齊匯聚」 恐慌沒有了,笑語也傳遍了九大州,請問是疫情已經完全結束了嗎? 再看視頻里歌唱的孩子,仿佛串場到了小學文藝匯演。 描眉撲粉化紅唇,明明是個清秀的11歲小男生,到底是哪個造型師給他刷白成木偶人的? ... 除了不合年紀的妝容,還有不合年紀的表情、動作。 眉飛色舞的假笑,造作的肢體語言,讓網友想起了小時候被打扮成「小大人」上臺給校領導和家長表演的不堪童年。 ... 小小年紀,無法理解所唱詞句里的內容和感情,還要生硬造作地模仿大人。 莫得靈魂,莫得感情,孩子不像孩子,令人哭笑不得。 沒想到90後都奔三了,這種老掉牙的形式主義假笑表演,還在影響著當下的00後、10後。 平時的文藝匯演搞搞形式主義假笑也就罷了,這一次,小男孩歌頌的方艙醫院是什麼地方? 早期因為床位和醫療資源不夠,肺炎重癥和死亡數量激增,大量的病人無法入院,只能在家絕望地消耗著生命。而方艙醫院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收治病人的生命場所。 這是抗疫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離開家人,從全國各地趕來,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五六個小時不能脫下,走在病毒堆里。這裡的病人,受著生病後的惶恐和身體上的不適,還可能已經失去了最親的家人。 ... 方艙醫院裡,病人早起活動身體 即使是活動身體,也是為了健康,不是為了斗舞。這裡是生死戰場,不是歌舞昇平的文藝匯演舞臺 不論是過度妖魔化疫情,還是一股腦地唱讚歌,都是對醫護人員和逝者的侮辱。 這個「高中生」,到底有多油膩? 與《方艙醫院真神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給方方寫信的著名「高中生」。 《一位高中生寫給「方方阿姨」的信》這篇爆文,閱讀在看均10萬+,讚賞超過了7000人,唯獨沒有開評論,作者也沒有署名,自稱是個16歲的高中生。 ... 這位「高中生」,直指作家方方的日記揭了家醜,缺乏「正能量」。 但信中的詞句細節,卻讓網友不得不懷疑這位「高中生」是個佯裝年輕的油膩摳腳大漢。 來品品看: 我特地百度一下作家含義,結果很失望。一個說,作家就是有使命感,用優秀作品鼓舞人、激勵人的人!另一個說,作家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 某個小姑娘家裡來了客人。正當賓客興高采烈時,小姑娘突然當著眾人的面說「爸媽晚上動靜太大,我一夜沒睡好」。父母尷尬不? 小時候,媽媽告訴我,家醜不可外揚,不知道方方阿姨您小時媽媽告訴過您沒有? 母親告訴我,吃人飯,要說人話,端別人碗,要服人管。方方阿姨,您穿誰的衣,您端誰的碗? 這位「高中生」為什麼存疑,因為一開口就錯了。 百度百科對作家的解釋是: ... 曲解釋義,為自己的論點辯解,這位高中生真夠「高明」。 往下看,我更震驚了,還是第一次見一個高中生,會公然用「爸媽晚上動靜太大,我一夜沒睡好」這麼熟練而隱秘的方式開黃腔。 再者,像「家醜不可外揚」、「吃人飯,要說人話,端別人碗,要服人管」這種油膩老幹部式的教育,從一個中學生的嘴裡說出來,還真是悲哀啊。 很多人的16歲,正屬於自我意識覺醒,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極其強烈的年紀,對於一切有開創和反叛精神的人文作品都感到激動的年紀。 ... 《無問西東》 但這個「高中生」,他所認為的作家,就是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只能撿好聽的話寫;他認為的災難,只有正能量的一面可以用來傳頌,不唱讚歌,就是失責;他持有的人生觀,就是要「端人碗,服人管」。 如果他真的是一個高中生,那這樣的孩子,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了令大人滿意的小傀儡。 別把孩子禍害成工具 受到爭議之後,《方艙醫院真神奇》的主創出來說話了: 唱歌孩子的妝容和表演有些地方沒處理好,尊重網友的批評,但請不要傷及孩子。歌曲的瑕疵在於孩子的口紅塗得較為顯眼,表演也顯得有些誇張。網友未理解創作初衷,這首歌本身就是為了傳達樂觀主義精神,不要把苦難塞給孩子。 緩緩打出一個? 我們可沒有在怪罪孩子,我們是在吐槽打扮孩子,以及寫這首歌的大人啊。 再談到「傳達樂觀精神」,蟬主這裡就想發問了。 傳達樂觀,就是讓孩子假笑,唱假大空的形式讚歌嗎? 這種形式上的樂觀,孩子雖然在笑,但這是假笑、模仿大人的諂媚的笑,令人細思極恐。 ... 而給方方寫信的十六歲高中生,滿口黃腔,滿嘴教條,還要以學生的名義作為綁架,叫方方不要寫疫情的悲傷和黑暗面,多唱讚歌,也美其名曰「傳遞樂觀正能量」。 可怕嗎? 可怕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把孩子裝扮成大人,或者大人裝扮成孩子。 孩子,只是給大人作形式主義宣傳的工具。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國家的小孩說大人話做大人事,那麼這個國家的大人一定說小孩話做小孩事。」 沒有什麼,比把孩子禍害成大人的工具更細思極恐了。 我們能不能把孩子當人看? 如果孩子被大人「真空」包裝起來,完全不接受真實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看看那個為了不上學,希望疫情再嚴重些的中學生: ... 再看那個把病毒和武漢磕成cp的小網友: ... 把苦難唱成讚歌,孩子只看到歡樂看不見痛苦,能對死去的病人、付出沉重代價的醫護人員,感到敬畏嗎? 截至3月20日,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20萬,因為肺炎死去的,已經超過9000人,其中,死亡數最多的義大利,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把方艙醫院形容為「教歌舞技」的歡樂場所,跟把殺死了我們3000多同胞的病毒稱呼為「阿冠」有什麼區別? 苦難和死亡究竟代表了什麼,難道可以完全把孩子們隔離出來嗎? 苦難,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味樂觀,逃避不了苦難,也不是在保護童心。將孩子跟真實生活隔離,營造一個虛假的真空環境,他並不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格,不會懂得如何尊重生命。 前不久在奧斯卡上拿到最佳改編劇本的《喬喬兔的異想世界》,有這樣一個細節。 德國納粹時期,廣場上吊著反納粹人士的屍體,男孩JOJO表示噁心不想看,斯嘉麗飾演的媽媽,把他的頭扭過來,讓他直視。 這是戰爭和死亡的殘酷真相,場上吊著的,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普通人。 ... 但是,她也不會忘記在戰爭之下跳起踢踏舞,教JOJO學會浪漫,熱愛那個花草芬香,蝴蝶飛舞的世界。 ... 她告訴JOJO,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 死亡可怕嗎?近幾年,給孩子的死亡教育片,《尋夢環遊記》算得上佳作。 人都會經歷死亡和離別,和自己的家人陰陽兩隔。但是死亡沒有那麼可怕,只要記住了那些逝去的人,他們就不會真正消失,人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 不消解死亡本身的殘酷和悲傷,而是給它鋪上一層溫暖和愛的色彩。 孩子需要的樂觀,是讓他們在正視生活的苦難和黑暗面的同時,熱愛這個千瘡百孔但依然美好的世界。 災難之下如何教育孩子,這是一個複雜且專業的問題,如何把握保持樂觀童心和傳遞真實信息之間的尺度,需要教育者和文藝工作者字斟句酌地琢磨,過濾一部分的殘酷,傳遞對世界和人的悲憫之情。 不過,所有的教育都該有一個前提:把孩子當做一個會獨立思考的「人」看待,而不是只當一個「端人碗,服人管」工具。 很多的大人,都習慣俯視孩子,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也不需要懂,反正聽話就行。 上文提到的童話大王鄭淵潔,蟬主相當佩服。 他寫過很多暗黑童話,充滿想像力的寓言故事,激發孩子想像力和好奇心的同時,不會忘記教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 《馴兔記》: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老師不該是標準答案 他強調,別把大人當大人,別只把小孩當小孩。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和父母進行平等的交流。 對於那位「16歲高中生」,方方後來寫了一篇文章作為回信《那時的我們,就像今天的你們》。 我的16歲時代,比你差遠了。我連「獨立思考」這樣的詞都沒有聽說過。我從來不知道一個人需要獨立思考,我的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學校說什麼就是什麼,報紙說什麼就是什麼,收音機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從來沒有過自己。因我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只是一臺機器上的螺絲釘。 或許,人人都經歷過被教條化和工具化的童年,不得已化著濃厚的小丑妝在大人面前朗誦著自己沒有任何體會的讚歌,只為得到那一朵代表獎勵的小紅花。 點亮「在看」,別再禍害孩子了 ... ...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注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絡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 微博:@蟬創意 |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投稿、媒體、商務合作 至郵箱:pr@chanchuangyi.com ...

 

 

內容簡介

現代婆婆難為,媳婦也很疲累!
其實婆媳都想要相處得更輕鬆自在!

  「以前人家都說媳婦熬成婆,
  怎麼現在我當婆婆,卻還是像媳婦?」
  可是媳婦說:「我對這個家也已經盡心盡力!
  不然你們還想怎樣?」

  現代的婆媳關係還得跟過去一樣嗎?
  當現代婆媳面對的環境與過去大不相同,
  雙方各執一詞時,真的有誰對誰錯?現代的婆婆該怎麼當,
  才不會內心都是火,但是有苦說不出?

  媳婦要怎麼轉換心情,
  才不會白天晚上都像在上班,累得要命?

【誰該看這本書?】

  如果你是婆婆,請看溝通管理專家吳娟瑜怎麼當婆婆,才能「少操煩」。

  如果你是女兒,這本書可以幫助兼具婆婆身分的媽媽,媽媽與嫂嫂、弟妹的關係改善了,家庭也平靜!

  如果你是媳婦,本書也能幫助調整心態,讓你能與婆婆一起分享!

作者簡介

吳娟瑜

  吳娟瑜在台灣是媒體界的常客,經常受邀在電視、電台、報章雜誌,以專家身份出現,由於風格是親切幽默又專業,廣受歡迎。

  吳娟瑜是一個對生命充滿好奇和熱忱的人,十歲立志當作家,後來多年力爭上游而成為華人界的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已達5000場以上。

  從小是學校運動選手的吳娟瑜,擅長800公尺賽跑,而且從中養成「絕不.絕不.絕不放棄」的人生態度,因而在家庭經營、事業經營也是力求改變、力求突破。

  兩個兒子唸大學時,吳娟瑜赴美留學,完成了人生夢想,取得美國印第安那坡里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自從升格為婆婆之後,吳娟瑜從「隱匿不說」到「坦然接受」,再到「樂於分享」,心境自是歷經多方考驗。

目錄

推薦序1:新一代婆婆代言人──知名主持人 支藝樺
推薦序2:轉念的動能──名作家 游乾桂
序言:一位迷途知返的婆婆

第一章 我的心路歷程
1. 媳婦,我真的錯了!
2. 專家婆婆該退居幕後
3. 我的媳婦,並不好當!
4. 媳婦拯救了我的婚姻
5. 她教會我如何據理力爭
6. 不插手、不吃醋
7. 兒子的體認
8. 身為公公,也成長了!
9. 媳婦的心聲

第二章 婆媳關係,有心結、有新解?
1. 媳婦,你為何要躲著我?
2. 婆媳真的是天敵嗎?
3. 家事怎麼分配都不對?
4. 叫媳婦生小孩?我開不了口!
5. 媳婦,這是你家啊!
6. 你這樣花錢,好嗎?
7. 兒子啊,你討的老婆別比你強?
8. 媳婦出軌怎麼辦?
9. 媳婦這些事情,我最討厭了!
10. 這些話,該怎麼對媳婦說?

第三章 媳婦難為很辛苦
11. 婆婆沒聲音,媳婦好開心?
12. 全家欺負我老公
13. 我對婆婆真的有恨
14. 鄉下婆婆與都市媳婦
15. 遇到這種婆婆,怎麼辦?

 

推薦序1
新一代婆婆代言人
──民視消費高手節目主持人 支藝樺

  記得有一次,吳娟瑜老師來節目聊到了她的婚姻故事,在訪談過程中,我不但很驚訝於吳老師本人這麼坦誠,也很佩服吳老師的勇氣。吳老師在螢光幕的形象除了專業的企管、溝通專家外,還是著名的兩性專家、親子專家,但她卻在節目中暢談了自己的婚姻曾經出現過五位「小三」,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事──兩性專家的婚姻也不完美嗎?那麼平常吳老師談的方法真的管用嗎?

  所以,當出版社拿著吳老師談婆媳關係的稿子給我時,我又再次被吳老師嚇了一跳──我心想:吳老師,您還真是想要顛覆掉所謂「專家」的定義與形象呀!不管是在演藝圈或是在其他各專業領域中,一個被號稱是「專家」的人,總會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的專家名聲。吳老師為什麼願意把這一切都攤開來給讀者看呢?

  但只要展讀吳老師的書,也許就能夠體會出吳老師的用心──專家並不是生活在對的環境中,真正的專家是在遇見不對的狀況後,還能夠修正調整,並且在過程中有所收穫的人!吳老師就是這樣的專家!早已升格為婆婆的她, 婆媳關係也不是一開始就一百分,跟我們大家都一樣,她們婆媳間同樣有過爭吵、不愉快的時候, 可是想要有好關係,就不能只是互相抱怨,而需要有人先開始「改變」。

  吳老師所分享的,就是這個改變的過程。這位「新一代婆婆」既勇敢又有智慧,所以才能夠獲得更快樂和諧的家庭關係,婆媳關係甚至媳婦與兒子的關係也更好!相信許多現代的婆媳們,都能從這位「新一代婆婆」身上,偷學到一點讓生活更快樂的技巧!

推薦序2
轉念的動能
──名作家  游乾桂

  吳娟瑜與我的關係匪淺,她要出書,囑我為序,雖是明確的苦差事,情理上是義不容辭。她可是我寫作路上的恩人,如果我是千里馬,她便是伯樂了。在她當副刊主編的那個階段,慧眼獨具,撥了一通電話促成我的第一個專欄。在她看來,也許只是一件小事,但卻是我人生中的大事。這是一個很小的故事,卻看得出來吳老師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愛才、惜才,並不吝嗇分享。

  這些年來,她在電視、廣播與演講等等領域中多棲而行,而且很有成就。話題廣泛、演講時唱作俱佳,很受歡迎,十足的女強人。有一回,來了一通電話,說想跟我學習美好生活的想法,想撥出一些時自己靜一靜,不要太忙。當我接到這一本書的書稿時,我終於明白,靜一靜的道理了,原來是「待產」去了──生出一本意寓深遠的書。這個主題是台灣忽略,非常需要的婆媳關係。

  很多人不喜歡別人知道自己家的醜事,向外揚多不好呀!我們習慣隱惡揚善,專家尤其如是,被說成常常騙人家!彷彿專家的孩子非狀元不可,自己則是超人,媳婦要有三頭六臂。事實上,我們也是人,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不可免,而且人本來就是最麻煩的動物,兩個人加在一起就是怪物了。

  專家的最大麻煩是,用專業的視野看人,全把人放大了,包括能力與缺點。活在專家的家,理論上是辛苦的,而且我也的確從吳老師的文稿中窺見了媳婦難為。還好她是個懂得反思的人,善用自己的成熟與智慧,加上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一次再一次的化解難題,使她們成了一對無話不談的婆媳。其間的微妙,真是值得一書。

  吳老師在書中絕非專家,而是一個溫柔女人,好媽媽、好婆婆、好奶奶,甚或還是小人物,樂於傾聽他人意見的人,戒除他所謂的專家婆婆的壞習慣。在文字的舉棋擺譜中,顯露珠璣與機鋒,換取轉危為安的妙方。

  吳老師的媳婦更像她的老師,或者開示的貴人,提著當頭棒喝來著的。而且居然使得一向妙語如珠的她常陷入沉思,還得了妙計,解救自己汲汲可危的婚姻,並且教會她如何據理力爭。

  領著好人卡、善解人意的專家有如唐太宗,如果少了魏徵,大約也成不了一代明君,吳老師可能要把這本書的稿費分三成給媳婦!

  這些年來,雖說忙著,我依舊保持每天閱讀二小時以上的習慣,有些書艱澀難讀,勉力讀完,很少在笑意中讀畢的。吳老師的這本書的初稿,雖未有美編加持,我仍得趣味,盎然讀完,第一時間出手寫序。很衝動想告訴讀者,非買不可,它是婆媳問題的美好潤滑劑,這本書有能耐讓這對天敵成為美好的伙伴,一起逛街、一起喝下午茶、一起聊心事,還可一起罵各自的老公。

游乾桂寫於閒閒居

作者序
一位迷途知返的婆婆

  「Arthur 還好嗎?」

  由於多年來我常到海外巡迴演說,所以往往在空檔時間打個電話回台北,通常是打到小兒子的手機。

  那天是星期日,Arthur一家人外出遊玩,可能是Arthur正在開車,所以,手機由媳婦接到。

  媳婦聽到我的聲音,並沒有特別興奮或開心的語調,她淡淡地回答:「可以啦!」

  我驚覺到自己怎麼只問候兒子,立刻補上一句:「小朋友好嗎?大家都好嗎?」

  媳婦很平靜地說:「沒事!」

  我掛下電話後,立刻後悔打了這通電話,原因有三:

  一、兒子一家人在假日開開心心出去玩,我為什麼要打電話囉囉嗦嗦?

  二、我劈頭第一句話只問:「Arthur還好嗎?」那其他人在我心目中又佔了多少份量?我豈不是不打自招,自個兒露餡?

  三、我向媳婦只問兒子好不好,難不成人在海外,還擔心兒子被媳婦欺負嗎?

  果不其然,當天傍晚時刻,Arthur打國際電話給我:「媽,妳不要再打電話來,我很好!」

  「好,知道了!」我爽快地答應了。

  回台灣後,媳婦曾問我:「為什麼要老遠打電話回來?」

  我說:「人在海外,有時候會想念家人,有時候聽聽聲音也好。」

  媳婦聽了,不再多言。

  當時我沒告訴她真相──我是因為對兒子有掛心,才會如此這般……。不過,我倒是真的逐步戒掉一通電話就是想找到兒子的壞習慣。

  找老婆,不找老媽?

  又有一回,Arthur剛下班,已經晚上八點多,他打電話回家,我先接到電話:「嗨!兒子,有什麼事呀?」他口氣頗急地回應:「我要找我老婆!」

  這時,我立刻請媳婦來接電話。

  這種事在一般家庭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了,可是為什麼我的心窩裡卻跳出了一句OS:「不找老媽了?」

  這種感覺很微妙,一方面高興他們夫妻互相關心,好好相處,這不是天底下父母最期待、最高興的事嗎?為什麼我還要如此嘟噥呢?

  一方面我問自己:「妳到底要把兒子照顧到幾歲?媳婦接手,這一切不就皆大歡喜嗎?」

  我自知從小和爸爸關係太黏膩了,其他三個弟弟、一個妹妹都沒有這種感覺,我卻長期享受那種「情感依附」的關係,結果,當我成為兩個兒子的媽媽時,不知不覺又用了這種過度關心、過度介入的方式和他們互動。

  大兒子Bridge在三十歲出頭時,大概已經感受到慈母的愛心太沈重了,早早搬離外住;小兒子Arthur則因為結婚生子,包袱頗重,一時走不開,因而還需忍受我的噓寒問暖,忍受夾在夫妻之間──還有老媽的時時關注。

老公的至理名言

  「妳不可以再出面解決他的問題了,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扛。」有一天,老公看到我又想出面協調Arthur夫妻之間的事,他立刻出言制止,當時我還覺得老公太不近人情,家人的事怎麼可以不互相關心、儘速解決呢?

  看到我陷入兒媳之間的關係,老公又開口了,他說:「通往兒子的路,是經由媳婦這一關最快速也最有效。」

  這兩句話我咀嚼了好多天才終於慢慢消化了。

  我聽懂也想通了,除了戒掉隨時打電話關心兒子的習慣,也要戒掉一見面就問:「怎麼啦?」更不可以問:「你老婆對你好吧?」這類的話。

  我的過度關心、過度涉入,只會阻礙兒子的成長,也會延遲他們夫妻共創幸福的速度。

  只有當我放手了,就是默默關心,默默祝福,家庭的人際結構才能夠重整,我這個「婆婆」的角色才不會掉入傳統的模式──掌權掌勢,弄得全家雞犬不寧。

感謝媳婦的出現

  說到這裡,要感謝媳婦加入這個家庭的行列,也謝謝她包容一個喜歡寫作、喜歡演說,又常上媒體的婆婆,因為我常把一些家務事搬到公眾面前,這對她而言是不公平的,然而她看到自己的婆婆興致勃勃要出新書,又以她為話題,她還是選擇「默默接受了」。

  接下來要感謝老公、兒子們,把他們寫進書裡,我有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

  ──如果我們家人共同成長的故事能夠感動別人的家庭,找到改善關係的步驟,找到更臻幸福的竅領,這不是功德圓滿的事嗎?

  在此也要感謝三采文化的同仁們,謝謝各位不但讓我美夢成真地出版新書,還成為「新一代婆婆的代言人」。想到幾年前,我還隱匿自己是婆婆的身份,就怕人家發現我有媳婦,如今,我不但坦然,還引以為榮,因為注重成長的我,就是喜歡看到自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各位讀者,當您手棒這本書時,我當然非常感謝您的加入,因為新時代的來臨,婆媳關係已然來到另一番境界,再也不是婆婆一個眼神、一句話就可以把媳婦吃死死的年頭。所以,究竟做婆婆如何重新找對定位,究竟媳婦如何理直氣「和」活出自己,還有為人公公、丈夫、大姑、小姑、叔伯……等關鍵人物,如何把家庭關係調和、調勻,大家都可以來書中一起尋找成長的契機,和幸福的密碼。

  感謝您、祝福您哦!

吳娟瑜
2011.6.16於台北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29498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EyPme87.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1053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中寮失眠看什麼科竹塘憂鬱治療中醫大村睡眠障礙治療中醫
埔鹽壓力大治療中醫 埔心大量出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網友都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國姓鄉白天賴床睏倦看什麼科 芳苑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治療中醫 網友都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大城常常心悸中醫推薦 線西昏眩看什麼科 網路評比不錯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草屯容易冒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員林白天賴床睏倦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南投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廣告打很兇的產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